欢迎来到安博体育官网登录入口官方网站!

新闻中心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人民城市·温情中国】上海:擦亮“人民之城”幸福底色
编辑 :

安博体育官网登录入口 

时间 : 2024-12-27 17:18:59 浏览量 : 81 次

  2024年是习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5周年。5年来,各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厚植为民情怀,广大人民群众热情参加城市建设和治理,人与城双向奔赴,共建和谐美丽城市,共创幸福美好生活,谱写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新篇章。央广联动上海等10地党委网信办策划推出“人民城市·温情中国”网络主题活动,记者沿着习在全国各地考察调研的足迹,走进城市深处,访街巷看变化,带您共同见证各地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展现的万千气象。

  央广网上海11月28日消息 “我真的没想到,我的建议能被采纳,上海真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建了一座‘山’。”金秋时节,位于黄浦江畔的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南区正式开放,看着园内“双子山”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打卡”,双子山“金点子”提出者之一、上海市民吴正江开心地笑了。

  2019年11月2日,习在上海杨浦滨江考察时,首次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指出,这里原来是老工业区,见证了上海百年工业的发展历史。如今,“工业锈带”变成了“生活秀带”,人民群众有了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在城市建设中,一定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合理的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努力扩大公共空间,让老百姓有休闲、健身、娱乐的地方,让城市成为老百姓宜业宜居的乐园。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在上海,“人民城市”对市民来说,是一件件具体的“关键小事”和一幕幕直观真切的感受。

  上海,依水而生、因水而兴。黄浦江、苏州河从城市中蜿蜒而过,黄浦江两岸的发展见证了城市的变迁。

  “10年前,虽然杨浦滨江有市中心城区最长的滨江岸线,但杨浦的老百姓其实就是看不到江的,因为沿江全是工业生产厂房。”作为杨浦滨江建设者,上海杨浦滨江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钱亮回忆说。

  20世纪90年代的上海杨浦滨江沿岸(上图)与如今发展对比(下图)(央广网发 上海市档案馆/上海市杨浦区新闻办供图)

  上海杨浦,曾是上海滩的“电力心脏”。作为中国近代工业发源地之一,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水厂、远东最大的火力发电厂等十余项“全国工业之最”诞生在这里。跟着时间推移,伴随产业转型升级,空置土地和废旧厂房成为市民亲水的障碍,也与上海城市突飞猛进的发展形成鲜明反差。

  从“闻江不见江”的“工业锈带”,到“近水更亲水”的“生活秀带”,近年来,上海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最优的供给服务人民,经过系统治理,杨浦滨江发生了“蝶变”。

  自2013年起,钱亮就工作在杨浦滨江开发建设、管理运营的第一线,从最初售出土地,无数次走访区域内的数十家土地使用权人,奠定“还江于民”的社会共识基础;再到后来滨江公共空间管理,听取“如何让市民、游客爱上滨江”的意见建议……钱亮说:“能有幸参与建设并见证一座城市的发展,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因为工作地点在杨浦滨江附近,钱亮几乎天天都会到这里走一走,有时见到遛弯的市民还会坐下来聊一聊大家关心的“身边事”:散步时想喝水怎么办、能不能在江边骑行、是否能开辟小朋友单独玩耍的空间……

  2024年11月,市民游客在上海杨浦滨江沿线漫步 (央广网记者 冯丽 摄)

  钱亮至今还记得,为了科学设置杨浦滨江公共空间的饮水机,钱亮和同事们先后调研了很多地方,反复对比,征询市民意见。目前,杨浦滨江是上海滨江岸线公共空间饮水机最密集的区域,每个饮水机配备了三个处于不同高度的水龙头,除常温水还提供热水,能满足多种人群的需求。

  这些小改变也让钱亮感到受益。“比如我们那三个高度的饮水机,我7岁半的儿子思文就特别爱用,他对我说,‘我长大、长高了!我可以用第二高度了。’”

  在滨江工作久了,生活在附近的很多居民都认识了钱亮,有人把他当“流动意见箱”,也有人给他提“金点子”,钱亮觉得“城市建设者就是要和市民‘打成一片’,城市建设终究是要让老百姓受益。”

  钱亮带着儿子钱思文打卡杨浦滨江“零碳咖啡馆” (央广网记者 唐奇云 摄)

  如今,漫步杨浦滨江,曾经的百年电厂净水池通过功能重塑,变身为“零碳咖啡馆”;烟草机修仓库摇身一变,成了“绿之丘”网红打卡点;上海第十七棉纺织厂变成了“潮人”云集的上海国际时尚中心;祥泰木行旧址,蝶变为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

  江风习习,碧波荡漾。市民漫步在干净舒适的步道,感受小而美的“口袋公园”,欣赏沁人心脾的江景。让城市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上海着力打造人民城市理念最佳实践地。

  “城市怎么建”“建得好不好”“如何更美好”……上海积极调动广大市民的积极性,让百姓的“金点子”转化为城市治理的“金钥匙”,努力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

  在上海浦东新区世博文化公园内,一座“钢的山”——48米的“双子山”拔地而起。

  自今年9月20日开放以来,“双子山”慢慢的变成了上海新晋网红打卡地。在这里,钢铁结构的山体上种植7000多棵乔木,绿树成荫,鸟类成群。登上山顶,陆家嘴近在咫尺。待到傍晚时分,华灯初上,浦江两岸璀璨光彩一览无余。

  难以想象,“双子山”前身曾是上钢三厂一座堆积工业废料的“钢渣山”。年过古稀的吴正江是上钢三厂退休工人,亲眼目睹了“钢渣山”是怎么堆起来的。当“开门办园”的会议开到他的小区时,他提出“要造座山”。吴正江说,这基于自己三个“朴素的想法”:“一个是,上海除了松江的佘山,市里没有山。一个是,这块地方是个宝地,黄浦江、陆家嘴在这里‘相遇’。还有一点,这里原来就有一座‘山’——‘钢渣山’。”

  造好这座山并不是特别容易。“双子山”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在于,两座山峰并非是通过堆积土方建成,而是以钢铁结构打造的建筑形式呈现。“双子山”项目经理易卫军介绍:“整座山体在钢筋建筑之上要覆盖混凝土、挡土墙、灌溉层,外观上要尽量和自然形成的山峰一致。同时,又要做好防水、存水、排水、送水,保证山上的植物和溪流相映成趣。”

  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滨区域,舍弃高昂的土地出让金,打造面向市民的城市花园,圆大家“绿水青山”的梦,人民城市理念在世博文化公园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如今的“双子山”不仅让建渣废料成为“他山基石”,也集聚多种好看、好用、好玩的功能。在这里,青少年走进植物园,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喜欢拍照分享的潮人会发现这里特别“出片”;而中老年人悠闲漫步其中,体验异域丛林带来的全新感受。

  家住浦东滨江附近的吴正江,亲眼见证了世博文化公园以及“双子山”从无到有的全过程。“我从1966年开始就在钢厂工作,几乎一生都在这里。这里的温室花园就脱胎于上钢三厂老梁架,我还能看出原来钢架子的样子。”

  从以前的“钢渣山”到现在的“双子山”,吴正江感到十分自豪:“我看着它一点一点,从一片一片钢结构,慢慢铺上绿色。现在到这里一看,太好了,太符合上海人想要的山的样子了。”

  城市发展不仅要“见物”,更要“见人”“见温度”。“在大上海有个家”是很多来沪打拼新市民的愿望。

  2023年11月29日,习到上海市闵行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考察。期间,走进了吴涛的宿舍。“摸了摸我上铺大哥的被子,还跟我们聊起了家常。非常平易近人,像长辈一样关心我们的日常生活。那是我人生最难忘的时刻。”吴涛回忆道。

  吴涛是“追梦者”,18岁时提着一只小小的行李箱孤身来到上海打拼。在他看来: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拼搏就要趁年轻。凭着一股子韧劲,吴涛从普通保安一路干到经理。他接待过名人,服务过外宾,“我希望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刚来上海的时候,才毕业,身上没钱,谁都不认识。住宿一般靠公司安排宿舍,居住环境陈旧简陋。”为了“住得好一点”又尽量省点房租钱,吴涛和朋友只好到“远一点”的地方租房,但每天3个多小时的通勤时间,对于工作本就忙碌的吴涛来说是个“头疼事”。

  从“一套房”“一间房”再到“一张床”,近年来,上海不断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筹措力度。2023年7月12日,上海首批“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项目集中揭牌。许多像吴涛一样来沪打拼的外来务工者住了进来。

  “这里离公司近,环境好,冰箱、空调、独立卫浴一应俱全,还有共享厨房、共享洗衣房、共享图书馆、共享健身房……床位的价格也很有性价比。”第一次来到“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吴涛很惊喜,感觉自己在上海真正地安定了下来。

  近年来,上海加快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为许多来沪新市民、青年人和一线务工人员提供住房保障。今年,“新增筹措供应3万张以上‘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床位”被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目前,上海已完成新增筹措床位超2.5万张。

  “我是上海千千万万务工人员中的一员,我在这里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温暖。”吴涛希望通过努力,未来可以在上海真正安家。

  上海不仅用“一张张温暖的床”筑起新市民的“安居梦”,也用暖心服务解决好老年人吃饭这件“关键小事”,撑起老年人的幸福晚年。

  2019年11月2日,习来到长宁区虹桥街道的古北市民中心考察调研,在3楼老年助餐点同居民热情交谈。如今,上海的社区长者食堂遍地开花,老年助餐服务触手可及。

  市民在上海长宁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老年助餐点用餐(央广网记者 冯丽 摄)

  截至2023年底,上海全市建有社区老年助餐场所1926个,其中社区长者食堂346个。今年,上海计划新增40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30个社区长者食堂,新建家门口服务站200个,完成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6000户。

  人与城互相成就,城与人共融而生。5年来,上海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温暖着在这里的每一个人。

  从浦江两岸的美丽蜕变,到“双子山”的民心所向,再到新市民“在大上海有个家”的归属感……每一个“关键小事”都在升腾着“城”就美好的上海温度,每一个故事都印刻着上海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生动实践。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